找到相关内容1044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

    未必见得”,有的人一生是个好人,结果却是惨死,或者一个人坏事做透了,他的生活却是富裕安康,令人直叹老天不公平!   其实在佛法中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自作自受,造什么业因,就得什么业果,这因果律是铁定不变的事实;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无人能够代替。所以佛教,以宗教的立场而言是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不过业因成为业果,它不一定很快就会实现,它有一个时空的距离,不一定现生做的事情现生受报,可能将来才受...

    千佛山法师

    |止观|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3/0822113488.html
  • 仅仅未杀生还不属于白业

    和黑业果,不见过患,就不能发起远离欲,这样连下士道的十白业道也无法真实趣入,修行会成为空中楼阁。相反能够对黑业果数数思惟,见得越真,越能发起远离黑业的欲。由此才能发誓受不杀生等律仪,遮止恶趣。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杀生|口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4/1229278947.html
  • 弘一大师答:手执他人之物,不慎而误破者,应令其偿还耶?

    有他的智慧,他这样子定了这个戒,我们应该听佛的话;我们一时不可理解的,还是不要自己作主意。我们的思想对业果是看不清楚的,佛把一切业果缘起看得清清楚楚,他制的戒不会乱制的。   “夺者犯重...

    弘一大师

    盗戒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551110912.html
  • 佛教的道德思想与实践能为公民道德建设服务

    的社会风尚,凸现民族高大形象、增强民族凝聚力。凡此都能极大的充实与丰富公民道德建设内容。   第二,佛教道德实践的一些原理与方法可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借鉴推行。佛教道德实践以“自作自受”的三世业果为基础,...自作自受”的业果思想,面向未来行善积福的观念可以在公民道德建设中以一定的形式加以提倡,以利增强人们对自己生命的责任感,使其有所畏惧、有所取舍。佛教戒定慧的修学方法也可以加以创造性地转化整合为—套既有传统精神...

    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83763378.html
  • 读《原始佛教思想论》

    天等,多以神话说目之。但是他又主张业果轮回说是最合理的。  科学、哲学昌明后,中外学者都受很大的影响,所以今时之研究佛学者亦多少带几分科学、哲学的态度,不以为绝对信向的对象,而以为研究探索的材料。这是无足为怪的。但吾人以为研究便当研究到彻底,彻底则于佛教必然的为全整的信向。如一面既以业果轮回涅架解脱为合理,一面又以三界诸天为神话,这显然未能彻底而弗能全整信向了。佛教对于心理的剖析是何等的精深,西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50664270.html
  • 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

    你会说:“未必见得”,有的人一生是个好人,结果却是惨死,或者一个人坏事做透了,他的生活却是富裕安康,令人直叹老天不公平!  其实在佛法中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自作自受,造什么业因,就得什么业果,这因果律是铁定不变的事实;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无人能够代替。所以佛教,以宗教的立场而言是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不过业因成为业果,它不一定很快就会实现,它有一个时空的距离,不一定现生做的事情现生受报,可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3765073.html
  • 从缘起性空说开去

    虽然无“我”,但是因缘法的相续并没有断绝,也就是说,虽然无我,因缘法的作用即业果不失(为了表述我们所无法观察的和“我”所相关的因缘法之含藏,唯识宗在此安立阿赖耶识的假名)。具体的例子就是即使成道的圣者还会受报,如目键连尊者被裸行外道打死,虽然尊者早已经证“无我”,但是他此报的色身还是会被毁坏,此乃因缘法作用如此(即业果不失)。这也正是禅宗著名的“野狐禅”公案里面,不落因果和不昧因果的区别所在。另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0666853.html
  • 评介《菩提道次第论》

    证得无上菩提,中间修学佛法所必经的次第。学者由亲近善知识,闻法思维,依法修行。观人命危脆,世间无常,黑白业果,毫厘不爽,而起下士求乐之心,皈依三宝止恶修善。又思人天虽具稍乐,然乐是苦因,由苦又起惑造业...、深信业果。  说明“中士道”有四大段:一、思维苦谛(三有生死的过患);二、思维集谛(烦恼及业流转次第),三、思维十二有支(流转不灭的道理),四、思维解脱生死正道(戒定慧三学)。  说明“上士道”有二...

    弘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0467229.html
  • 几处细微见上的差别

    4、“缘聚则有,缘散即空,空得要全无所有,才算彻底的空。”   此见显著偏断。   5、“业果不失,纵经百千万劫亦不能断又如何解释?若承认其不断,则此中必有一物为业果依托之处”   此见显著偏常。不断...

    越尘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3574541.html
  • 佛法悟入渐次

    有情之识,异时变异,遂得异类之总报。报体即识,报名曰果;复依此果而造诸业,更感后果。由斯前前后后业果不断,亘古历今,各随所造之业得其所应得之果,异生遂长夜沈沦于生死海底,相续于六道趣中矣。或曰:理既如斯,其相若何?曰:若示概相,可依十二因缘以明之。十二因缘者,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此十二因缘亦名十二缘起,以业果之相由十二种之因缘而起故;亦名十二有支,以此缘起有十二...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5539568.html